活動報導

迎向自駕浪潮,台灣從北到南五個沙盒團隊怎麼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友善列印

一一

面對全球5G與AI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車商投入自駕車相關產品與技術的開發,同步帶動了車聯網、道路安全、影音串流等議題逐漸受到全球的關注。為了協助國內ICT、半導體、機械等相關產業乘上全球自駕車未來趨勢,我國在經濟部科專資源以及地方政府場域支持下,至2020年11 月底已累計8案自駕車服務測試,允許各沙盒團隊於實際道路場域中進行國產化自駕系統軟硬整合驗證與服務營運試驗,為我國次世代智慧交通運輸擔任開路先鋒。

為促進我國自駕車領域之發展,雲協無人載具SIG特別邀請各實證計畫團隊、三大電信業者、交通工程及車聯網等專家共聚一堂,分享自駕車實際上運行所面臨的挑戰,包含技術待解決難點、法規限制、商轉模式、國際擴散等議題,共謀解方。

一一

會議開場首先由雲協闕志克秘書長說明本次會議目的及所見的產業現況,秘書長認為目前自駕技術已進入深水區,有許多自駕車實際上路時要面對的技術難題尚要解決,例如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如何能準確的感知50-100M周遭環境、當產業要國際輸出時,系統如何快速因應各國路況和號控規則的差異、如何快速的建構行車意外資料庫並做出預判系統等,盼能利用本次會議共同找出更安全的自駕解決方案與更穩定的商轉營運模式。

   
一一

呼應闕秘書長所提產業技術痛點,工研院資通所陳澤民副組長及鄭安凱副組長分享可全天候於混流道路運行之自駕車,行車速度已可達中速域(60km/h),且可因應場域需求整合「車隊群集移動或跟車」(現存市場多為單一自駕車運行)、「即時動態路徑規劃」(適用動態障礙物與路寬變化)等功能,為了達到快速擴散複製,各功能採用軟體區塊模組化設計,可快速將技術移植到國內外現行多車款上。

工研院團隊除了今年3月已開始在新竹高鐵接駁路線試運行,預計8月後正式啟動載客服務,納入新竹高鐵接駁線。此外,也規劃預計2025年要在台中導入ART無軌捷運,以串聯多部自駕車的接駁方式,達到大幅度降低傳統捷運的佈建成本及時程的優點。

     
一一

除了新竹及台中導入自駕實證運行,本次會議也邀請到勤崴科技黃晟中總經理 、台灣智駕劉宜鑫總監、鼎漢國際劉詩純經理及成大莊智清教授,分別就新北淡海、桃園虎頭山、彰濱、台中水湳、台南沙崙等自駕車上路的實證經驗分享各場域遇到的難點,推動自駕車解決了什麼問題(偏鄉缺乏司機、郊區輕運量接駁…)、如何帶給民眾可信賴的穩定服務做分享,並都提到以下幾項共通問題,尚待產業共同解決:

  1. 感知技術的適用性:因應各場域道路狀況不同,以及技術自身的優缺點,須整合多種穩定安全的環境感知方案(如定位、車聯網),避免過度仰賴單一種技術,以提供穩定安全的自駕服務。
  2. 跨技術軟硬整合的互通性:因應營運的各種需要(如:國產化、資安、車聯網…等),常需修改原廠的設定或需處理整合各系統間的標準規格與互通性,造成要更多的整合時間,也影響了執行時程。建議產業要共同建構自駕車的雲路端技術(C-V2X、號控、5G MEC…)互通規範。
  3. 前期投入的高風險性:營運者除了須面對沙盒期的先期佈建成本及POB自主營運的投資風險,佈建工程往往也須待政府同意後方能逐步推進。 現階段營運上也只能先運用各種優惠方案提升搭乘誘因(如:車票與觀光門票、商圈消費相互折抵等)。   
一一

經過一個下午的經驗分享與交流,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面對目前各場域分散場域難點,未來應該要有專業分工的合作,才能有助產業整合力量,進一步在國內外擴散找商機。因此,雲協無人載具SIG後續將針對上述種種問題重點安排分享、交流、拓銷的活動,期待能與產業共同解決技術互通及營運拓銷的諸多挑戰。歡迎對自駕車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的各界夥伴加入我們,一同共創商機。

聯絡窗口:
陳張駿 Email:C.C.Chen@itri.org.tw
王冠翔 Email:KSWang@itri.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