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業達資深副總經理/雲協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邱全成
一、前言
Web3.0這個概念最初是由HTTP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在互聯網泡沫時期提出的,是指一個集成的通信框架,互聯網資料可以跨越各個應用和系統實現機器可讀。Web3.0通常也被稱作為「語義網」(Semantic Web)。
到了2014年,乙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在一篇名為《DApp:Web 3.0是什麼》的博客文章中重新定義了Berners-Lee提出的這個詞,用來指代一種區塊鏈技術,可以基於「無須信任的交互系統」在「各方之間實現創新的交互模式」。
Gavin Wood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是加密資產,而是共識引擎和密碼學等協定和技術。這些協定和技術可以實現更強大的網路社會合約。他之後又闡述了Web3.0的終極目標,那就是「更少信任,更多事實」。
現在,許多人對這個概念都有不同的見解,傳統科技企業和新興區塊鏈行業都在不停思考Web3的核心價值主張和協議是什麼,以及它對未來的信任模式會產生哪些影響。
圖1 : Web3.0與元宇宙的關鍵技術
而從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每一次經濟形態的重大變革,往往取決於新的生產力和生產要素。自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發展至今,在數位科技集聚的不斷突破與推動下,以及在百年大變局的全面影響下,先進的數位生產力逐漸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新型原動力,海量的資料資源逐漸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新型生產要素。數位生產力與數位生產要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與廣度,引發全球生產模式、服務方式、生活形式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根本性變化,推動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
數位經濟一詞,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加拿大學者Don Tapscott出版的《數位經濟:網路智慧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一書。《G20數位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把數位經濟描述為:以使用數位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ICT資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維基百科對其定義為:數位經濟,又稱網際網路經濟、網路經濟、新經濟,是泛指通過數位運算技術為基礎,由數位產業帶動的經濟活動,以及非數位產業藉由數位科技的創新經濟活動。
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出現負增長,但全球數位經濟卻持續增長。2021年,全球47個國家數位經濟增加值規模為38.1萬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15.6%,占GDP比重為45.0%。數位經濟為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成為應對經濟滑落壓力的穩定器。
二、Web3.0的趨勢與未來發展
Web1.0(1980s~)的特徵是「可讀」(Read),只能閱讀資訊,是一個單向接收的關係。商家負責搭建網站,內容主要由網站方提供,使用者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被動的接受內容。典型代表Yahoo、Encyclopedia Britannica、MSN等。經濟活動集中在商家,用戶不參與經濟活動。
Web2.0(2000s~)的特徵是「可讀+可寫」(Read+Write),除了閱讀資訊以外,還可以發表自己的內容,變成雙向互動的關係。運營平臺由商家搭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並從平臺獲取收益。典型代表是Wikipedia、Amazon、Alibaba、Facebook、instagram、Twitter、Tiktok和Wechat等。商家和用戶一起參與經濟活動,但用戶行為和經濟受制於商家。使用者發表的作品會被平臺禁止或下架,使用者作品取得的收益情況,資料完全掌握在平臺手中,用戶是完全不知情的,只能基於對於商家的信賴。
Web3.0(2010s~)的特徵則是「可讀+可寫+擁有」(Read+Write+Own),除了閱讀資訊、發表內容之外,使用者還多了擁有權,可以真正的擁有網路上的資產,這些資產的擁有權還可以透過網路直接進行買賣、交換、贈與或其他安排。平臺不再由商家獨自擁有,而是每個參與者共同擁有,每個參與者的每一筆經濟活動都會記錄在平臺上,不可刪除、不可篡改,商家和用戶的權利平等並能共用經濟活動的資料。典型代表Bitcoin、Steemit、Uniswap、Metaweave、Lenstube等。
圖2 :網際網路演進表
以下部分我們主要從基礎設施層面,分析Web3.0技術底座的優缺點以及對於應用層體驗的影響。
分散式存儲
Web3.0分散式存儲和Web2.0傳統存儲相比的主要優勢在於資料的可驗證性和可用性,但性能較低,一旦決定資料一經上傳就不可更改,導致程式的反覆運算成本較高,機動性不足。
分散式存儲,一般是指分散式檔存儲,可以解決區塊鏈系統不能存儲大資料的問題。舉例來說,NFT的資料檔案很大,不可能上區塊鏈,於是有些NFT系統就是採用中心化的檔存儲,而有些NFT系統就是採用的IPFS檔存儲。
圖3 : IPFS和HTTP的存儲方式比較 (資料来源:https://ipfs.tech)
IPFS是一種用於存儲和訪問檔、網站、應用程式和資料的分散式系統。主要特點是去中心化,使從多個位置下載檔案成為可能,而不是由一個組織管理:
- 節點數量自由增減,支援彈性互聯網
- 內容分散,使得內容審查更加困難
- 當你在很遠的地方或沒有網路連接時,可以加快網路速度,就近獲取
區塊鏈 Blockchain
區塊鏈起源於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比特幣,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是指通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資料庫的技術方案。區塊鏈就是把加密資料(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疊加(鏈)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修改的記錄。
ConsenSys 區塊鏈開發商為乙太坊聯合創辦人之一的 Joseph Lubin 所創立,企業能部署由 ConsenSys 開發的機構級產品,藉此實現資產代幣化、支付、檔管理、流程優化、風險合規性等功能。2020年為促進企業區塊鏈的大規模採用,已正式收購摩根大通(JP Morgan)旗下的區塊鏈平臺「Quorum」(註1)。
(註1)Quorum是由摩根大通開發的企業級分散式帳簿和智慧合約平臺,它是在乙太坊(Ethereum)的基礎上開發的,提供私有智慧合約執行方案,並滿足企業級的性能要求。適用於需要高速交易以及高輸送量處理機構進行私有交易的應用場景,主要是為了解決區塊鏈技術在金融及其他行業應用的特殊挑戰而設計。
圖4 : 區塊鏈(分散式記帳系統)的工作流程 (資料來源:FT金融時報)
算力網路
Web3.0應用通過對接區塊鏈獲得計算的安全性,對接分散式存儲獲得資料的可用性,以及對接社會化算力網路以獲得網路加速、隱私計算、萬物互聯等能力。算力網路是指整合通用運算、存儲、網路資源、異構算力(GPU算力,TEE算力、AI算力,聯邦學習算力)的智慧化雲端網路基礎設施。依賴5G、雲端運算、物聯網、邊緣運算等技術能力,面向社會吸納算力與網路資源,將「雲-邊-端」多級異構的運算資源連接適配,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算力資源的記錄、確權、調配和交易,從而實現泛在多方算力的統一編排和全域優化,解決雲邊端網協同和高效資源匹配的需求。
利用Web3.0分散式特性,充分利用各個節點資源。目前瞭解的一些產品,例如共用網路的Deep Network,共用磁片的Filecoin,但都是作為獨立的產品運營。
分散式自治组織 DAO
分散式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是一種建立在區塊鏈上,通過智慧合約規則進行決策與行動的新型社會組織形式。DAO允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在區塊鏈上成立「利益共同體」並在低信任模式下充分參與決策,其主要特點是組織的協作規則由智慧合約事前約束,任務分配、薪資發放、組織治理等協作流程公開透明,並由區塊鏈技術保障組織協作規則的分散式自主運行。
通俗來說,DAO組織可以由多方組織和個人組成,提供一些基礎節點,維護平臺的運行。並可提供節點軟硬體,讓普通用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節點接入平臺。所有平臺參與者都可以發佈智慧合約並共同擁有交易資料。
Web3.0的技術發展
根據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資料,到 2023 年,Web3.0 區塊鏈技術領域的價值將超過 6 兆美元,從 2023 年到 2030 年,Web3.0 將繼續以 44.6%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通過Gartner關於Web3.0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圖,我們可以知道,Web3.0涉及的多項技術,很多技術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圖5 : Web3.0和元宇宙關鍵技術發展 (資料來源:Gartner ,英業達整理)
三、數位經濟的應用探討
數位經濟以數位產業化、產業數位化、資料價值化和數位化治理等為核心,建立在支持虛實相生、價值創新、包容一致、獨立永續等特點的數字基礎設施上,而2021年開始大熱至今的元宇宙,以其高聚合的技術體系、分散式的生產創作、跨時空的虛實融合、沉浸式的交互應用、零信任(Zero Trust architecture,ZTA)的安全架構等基礎化平臺特徵,成為數位經濟的重要載體,元宇宙經濟則成為數字經濟的關鍵,是數字經濟的主要表現。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Rob Bloomfield甚至早在2007年就新造了Metanomics這個單詞以研究元宇宙經濟學。據國際諮詢公司Analysis Group報告稱,從2022年起元宇宙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貢獻,未來十年對全球GDP的貢獻可達3萬億美元。
圖6 : 元宇宙經濟 (資料來源:Lee at al, 2021, Krungsri Research)
元宇宙鼓勵各種使用者在網際空間中進行內容創作和價值創新,從而獲得利益與自我滿足,應用場景十分豐富,例如辦公、教育、培訓、社交、電競、文創、旅遊、體育、醫護、康養、購物、時尚、會展、金融、規劃、智慧城市等等。在這裡,經濟效率是重要因素,對去中心化、數位資產、數位身份、可信交易、分散式自治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很明顯,傳統網際網路已經不能適應元宇宙經濟發展的要求。 DeFi、NFT等新興理念重塑了整個網際網路,在推動世界進入Web3.0時代的同時,也將資料的所有權真正還給了使用者,全方位賦能數位經濟新時代。以下從幾個主要應用領域對其進行探討 :
DeFi(去中心化金融)
DeFi是一個統稱,描述建立在區塊鏈網路上的金融服務。DeFi是由中心銀行控制的銀行系統的一個替代方案。DeFi系統是建立在以下原則之上的:
- 開放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它的一部分,沒有基於地點、國家、地區或經濟實力的限制。
- 快速性:貨幣資產的快速轉移。
- 透明度:任何人都可以查看產品的資料,檢查系統的運作情況。
加密貨幣數位錢包
區塊鏈加密貨幣的爆發催生了加密貨幣數位錢包的出現與發展,作為數位資產的存儲載體,加密貨幣錢包一直向著安全、便捷的方向發展。2022年中旬,比特幣錢包數量就超過5000萬,其中硬體錢包市場規模巨大,預計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將達86.9億美元。
NFT(非同質化代幣)
NFT的全名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是指具有唯一性的數位資產,這些資產的所有權是在區塊鏈上流轉的NFT與同樣是在區塊鏈上流轉的虛擬貨幣正相反,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相互替代,而且交易時不可以被分拆。
相比於過去幾年早已通過宣傳炒作而市值暴漲的大多數虛擬貨幣都是同質化代幣,非同質化代幣有明顯的區別,同質化代幣(FT)中的同類型FT均可實現互換,即每一枚FT都是完全一樣的,可以實現較低成本的大量複製,從而在虛擬世界中有極強的貨幣屬性;非同質化代幣(NFT)中即便基於相同底層協定標準,每一枚代幣也是不同的,即每一枚代幣都有其獨特性,可以用於存儲獨特的資訊,對比FT,NFT更表像的作用是標記物品的歸屬。
從數位資產(如存在於虛擬世界中的物品)到實體資產的債權(如服裝或房地產)都可以用 NFT 表示。在未來幾年,我們將看到 NFT 在一些全新元宇宙經濟的應用場景中使用。
四、結語
Web3.0技術的發展從根本上讓Metaverse元宇宙實現了其對標現實世界底層邏輯的複刻,給元宇宙的爆發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Web3.0打破了Internet網際網路寡頭壁壘,使使用者資料資訊屬於自己,使每個現實用戶的真實資產與價值完全映射到元宇宙中,這奠定了元宇宙生態世界的核心基礎—生命數位化。隨著Web3.0的改革與發展,比如NFT、區塊鏈遊戲等等應用百花齊放時候,相信會給未來一個物質無限豐富化的世界,且當個體能真正擁有並使用自己的資料後,才能在元宇宙中實現生命的數位化,到那時,實現元宇宙的終極思想才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