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載具SIG

11/10 雲端無人機SIG技術整合暨商機交流小聚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友善列印

11/10 雲端無人機SIG技術整合暨商機交流小聚

 

會議名稱

雲端無人機SIG技術整合暨商機交流小聚

會議時間

106年11月10日 PM14:00-PM18:00

會議地點

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

與會人員

  • 出席(敬稱略):原資系統整合 林正昀(SIG召集人)、長榮大學 林穎宏(SIG副召集人)、虎尾科大 林中彥、國巨律師事務所 蔡文玲、藏識科技 朱光華、藏識科技 彭尚興、台灣無人機協會 吳修廉、中科院 陳薪仁、工研院 李明華、台灣雲協 程懷妥。

  • 列席:王冠翔、林瑞堂、徐佩君、李思慧、許呈任。

會議目的

  1. 依據雲端無人機SIG應用推廣分組選定之推動領域,成立技術整合分組討論產業界技術資源整合。

  2. 進行商機交流討論,確實掌握國內無人機產業現況及變化,綜整產業界意見領袖之意見,調整SIG推動資源與議題順序,以符合產業需求及會員期待,提升雲端無人機SIG推動產業技術化及技術產業化之綜效價值。

一、台灣雲協 程懷妥副總幹事:

  1. 台灣雲協在行政院SRB會議上表達成立雲端無人機SIG,並為無人機產業發聲及回饋意見給政府,爭取政府相關單位資源。本次會議主要找出驅動力,爭取資源,交流可互補性。技術整合需對應產業商機,找出無人機產業面臨的問題,逐一解決。

  2. 目前有些產業應用需求或標案,希望可以彼此交流一些合作可行方式,整合各方力量,例如共組團隊爭取標案、整合DEMO、飛手培訓及認證、聯盟提案、場域驗證與作業、運用台灣雲協這個平台舉行投資媒合會。


二、工研院 李明華經理:

  1. 工研院Payload Standard是科專計畫一部分,主要考量廣泛市場需求進行研發,希望與各方多交流。

  2. 無人機是多領域多整合之產業,標準化可減輕整合負擔。

  3. 無人機功能取決於搭載什麼Payload,DJI自成一格,有自己的eco system,其他廠商則自行找尋配合的酬載廠商,另外Intel 也已開始投入Payload標準化。

  4. 標準化應評估先由哪一端開始,工研院目前已著手建立開源組織,推動構想由攝影機、熱像儀的軟體介面開始切入,做示範性發展。


三、中科院 陳薪仁顧問:

  1. 分享無人機航拍共享資料庫建置。

  2. DJI崛起帶動無人機農業應用,包含農耕種植、林業種植、漁牧養殖,進行3D測繪、農業噴灑、病蟲害監控等。

  3. 精準農業目前在病蟲害監控、早期預警較難做到,如能達到效果,有助農產品供需平衡,價格穩定發展;國內經緯尚在努力,國外目前有廠商投入雲端資料庫運算。

  4. 酬載設備目前多是進口,是否有機會推動國內發展。

  5. 資料庫通格式標準化制定,搭配共創資料庫及經營雲端業者,讓資料可以互通,各家資料如可彙整及共享,進行AI分析,可增加預測精準價值。


四、台灣雲協 林瑞堂:

  1. 日本在限制區內,無人機須經申請許可後方可飛行;需填寫飛行任務單及通過技能檢定。

  2. 飛手培訓:

(1)日本:分管理團體及講習團體制度

(2)中國:由AOPA取得民航局獨家授權考試及發證,但民間另有兩種認證: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及DJI

(3)台灣:目前民航局正在對飛手證照、飛行許可及飛行場域驗證規畫中

  1. 日本飛行許可書中分五項填寫項目,其中特別要求就飛機是否改造情形進行說明。


五、長榮大學 林穎宏教授:

  1. 開設三天培訓課程,包含無人機零件焊接組裝、飛行參數設定調教、失效安全設定與緊急處理,並納入四小時模擬飛行課程。

  2. 長榮大學設有室內飛行場訓練手感,以及模擬飛行器和戶外飛行練習場。

  3. 搭配林清一教授,在賽嘉訓練場進行輕航機訓練課程。

會議演說內容

六、虎尾科大 林中彥教授:

  1. 國外有案例從日本飛至洛杉磯的無人機,虎科也正在投入類似的長滯空飛機專案。

  2. 法規是秩序,美國整套法規review由產業界、官方和協會一起在做,但台灣在法規發展上缺少產業界,產業界不賺錢,而官方擔心的是飛航事故,兩邊永遠有GAP,無法談出結論,或許台灣雲協是適合的角色來協助發展,目前台灣法規造成大家運作困難。

  3. 建議劃定特定範圍空間及1~2個大型場域給產業使用,不一樣環境有不一樣飛行條件。

  4. 台灣官方總表示空域繁忙而限制許多,但實際上與國外相較,台灣空域使用狀況已相對輕鬆。

  5. 虎科有發展定旋翼混和式無人機,可四軸轉換定翼飛行,但官方說這樣無法判定飛行器種類,不能飛。另外,虎科也有發展大型無人機起飛使用汽車推動,可省下很多東西。虎科有場地空間,靠近高鐵站附近,應有機會做飛行測試基地。

  6. 目前民航局管理無人機業務人數不足,導致很多案件往往投入心思少,直接避開或否決,不利產業發展。


七、台灣雲協 徐佩君:

中央政府補助計畫,分成產品創新服務與基礎技術研發兩方向,依據規模大小及補助經費多寡進行區分,共有六項計畫,A+、產創、CITD、SBIR、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智慧農業4.0,分別有各自適用範圍和特殊領域:

(1)A+:未開發或開發不足之技術,也包含整合上下游補足能量。全球研發主要是國際場域,包含智財布局。

(2)產創:對現有產品做加值,在產業上提高更高水準,系統整合上下游,推向海外。經緯有申請案例。

(3)SBIR:給中小企業做先期研究、雛型開發、商轉,經費較少,但有想法就可以先投Phase I,基本補助100萬,目前淡江大學有輔導無人機廠商申請計畫,用在地震救災應用。

(4)農業科技:針對現有不足導入新技術進行申請

智慧農業4.0:利用智慧農業,系統加值整合,導入新的技術向農民推廣。

例如無人機資料整合平台,發展產業化,遙測、感測、多光譜等,運用無人機技術噴灑農藥。

申請計畫補助的好處可以透過產學合作,補足能量,導入資源,留住人才。



交流討論

一、原資系統整合 林正昀總經理:

  1. 新創R-data公司,投入多光譜、高光譜發展。

  2. 機器人和無人車目前大陸搶占主要發展,無人機是台灣發展機會,整合通訊和影像處理強項,應還有市場機會。

  3. 大陸無人機主要強項是機殼、飛控,植保機為主要應用,目前有拓攻投入物流,另外,汐流無人機為市場高價值產品。

  4. 系統測試最花錢,測試飛機為主要損失。

  5. 全波數位圖傳>200萬,相關組件成本高。

  6. Tier 1大概只有中科院有資格,對整體含測試有完整經驗。

  7. 大陸採用開源,成本低,可僅採購核心系統,其他自行搭配組件降低成本,缺點是要自行整合,穩定性不確定。

  8. 公司營利模式要清楚,才有機會吸引投資。

  9. 大陸市場是由大企業投資資金推動無人機發展。

  10. 目前各家廠商選擇鎖定特定用途集中發展,例如有廠商高爾夫球場草皮監控,多光譜無人機,鎖定商業模式投入專業應用。

  11. 今日會議列出的合作模式目標很多,但是建議先挑幾項無人機專業應用進行輔導培養,否則目標多很難達成。

  12. 與後端資料處理有關的應用,很難在固定場域進行試驗,如果要做,建議針對單純載具搭配酬載的飛行試驗,比較可以設計做出場域環境

  13. 建議可找單一需求方,由各家報告解決方案,進行合作篩選,例如邀請中興保全到台灣雲協評選各家解決方案。


二、台灣雲協 程懷妥副總幹事:

  1. 應用需要場域試驗,是否媒合需求方合作試驗可行性。

  2. 台灣雲協會向民航局爭取委外標案的機會,近期也規劃南部縣市農業噴灑demo交流,歡迎會員參與。


三、中科院 陳薪仁顧問:

  1. 智飛科技過去曾投入盜採砂石監控應用,大型水族館建置或房地產業者,表示想投入無人機市場。簡言之,其實台灣環境不缺資金投入無人機應用,或許台灣雲協可以整合無人機各方合作,組建團隊,吸引投資者評估。

  2. 台灣糖業協會:嘉義縣農業處處長表示有勞務委託需求和經費,但標案規劃制定經驗不足,往往造成驗收效果不佳。法人或協會是否可以主動拜訪,協助制訂標案(顧問標)。

  3. 11/4產創條例修法通過,新創公司及天使投資人有稅務優惠,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4. 中科院目前有執行一千萬計畫,兩個項目:無人機隊航管及飛機ID國產化,載具檢驗需要投入費用,建議民航局應擇一場域建置相關設備提供檢驗。




四、台灣無人機協會 吳修廉理事長:

  1. 2012投入無人機研究,後續DJI擴大發展,故調整發展方向,與DJI有差異化,發展長滯空旋翼機,近期協助工研院專案,改善全載重飛行超過40分鐘。

  2. 無人機應用每間廠商各有專長,建議台灣雲協整合各方能量互補。

  3. 美、中、日發展超過二三十年,並沒有對無人機試飛做太多限制,主要希望鼓勵產業發展。

  4. 國內有很多無人機重複投資,例如4G,建議有一個制高點角色管理產業發展。

  5. 台灣應評估是否有必要一次把法規拉到最高要求,例如多條法規要求,如違規得沒入飛行器。

  6. 目前民航局沒有分級管理以及考照機制,建議應對不同重量或規格的飛機有不同考照制度。


五、藏識科技 朱光華顧問:

  1. 藏識的發展主要為3D圖資、即時資訊套疊。

  2. 一般無人機在狀況感知,缺乏廣視角資訊,之前有幫中科院研究多機聯控,需解決整合多機資訊。

  3. 今年有提案亞洲矽谷智慧農業,透過資料比對套疊才能辨識出圖片重點,否則每張都長得很像。

  4. 政府單位買無人機來就是要可以用,建議用POC驗證方式來合作,而不是標案開出規格後,廠商未能達成規格,最後減價驗收。

  5. 目前國內無人機採低進入門檻高罰則,不管無人機大小皆採同一證照等級,沒有區別管理機制。


六、工研院 李明華經理:

政府一般將無人機歸在物聯網範圍,建議業界可直接尋求對無人機產業關注的民意代表,協助爭取政府資源。


七、國巨 蔡文玲律師:

民航局著重防空安全,尚未意識到其他待努力之處,各界提供意見,台灣雲協可協助蒐集綜整並反應。


八、藏識科技 彭尚興顧問:

民航局因國安思維影響,從飛安角度來思考管理無人機,導致限制產業發展。

TOP